近日 ,国家体育总局、世卫组织驻华代表一行来到成都市青羊区的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就成都体卫融合创新实践与特色服务成果开展实地考察调研。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先生高度肯定了体卫融合新模式,认为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在科学运动理念的推行和践行,以及慢病人群运动促进管理方面的体系建设和落实落地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和建设性的创新。
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依托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建设的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西区)、康复训练大厅等,详细了解了“三大球门诊”“运动康复”等体卫融合的专业服务项目,品尝并体验了医院研发自制的中医药饮品、驱蚊香囊等。
据了解,作为全国率先探索“市—区—院”三方共建体卫融合模式的先行者,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以三大球特色门诊为服务支点、以分级体系建设为体系支撑,构建起具有成都特色的体卫融合新路径,为全国体卫融合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经验”。
在运动健康服务领域,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率先破局,打造成都地区首个以运动项目命名的“三大球门诊”,将专业医疗资源与运动项目特性深度融合,为运动爱好者筑起科学健身“防护网”。
该门诊整合运动医学科、足踝外科、脊柱外科、康复医学科、营养科等多学科(MDT)团队,针对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项目的生物力学特征、运动模式及典型损伤机制,构建了“预防-评估-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体系。从运动前的损伤预防(生物力学优化、神经肌肉训练),到运动中的能力提升,再到运动后的伤病治疗与康复,团队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临床医学检查、运动风险评估、康复训练等“一站式”服务,确保运动指导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
开诊两年来,三大球门诊通过科普宣传、义诊、门诊等形式,已为1.6万余名运动爱好者提供科学指导;2025年6月,医院与成都市足协等机构签约,进一步为协会会员提供专项运动指导,将专业服务延伸至更广泛的运动群体,成为连接医疗与体育的重要纽带。
为让体卫融合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牵头构建了覆盖“中心-社区”的分级服务网络,以体系化思维推动健康服务下沉。
2025年,在市体育局、市全民健身中心支持下,医院创新推出“1+5”体卫融合工作模式:“1”即作为体卫融合中心的成都第一骨科医院,“5”涵盖汪家、青龙、人北、青白江大弯、草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约13万人群。这一“二级体系”实现了职能清晰、上下联动的高效运转。
其中,一级(体卫融合中心)聚焦标准制定与技术支撑,建立多人群运动处方库,利用数字技术规范处方开具与服务流程,MK体育官方网站开展专业人员培训,主导成都地区运动处方行业标准制定;二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慢病患者初筛、转诊衔接、社区运动指导及数据上传等工作,让专业服务直达群众 “家门口”。
为强化体系支撑,医院联合成都市康复质控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搭建共享数据平台,打通医疗、体育、教育数据壁垒,实现“家—校—医”健康档案共享。2025年7月上线的“运康助手”小程序,已为上百名慢病患者建立运动处方档案,实现“中心开方-社区执行-家庭随访”闭环管理,为体卫融合插上“数字化翅膀”。
据了解,成都第一骨科医院计划在2027年前牵头制定《成都地区常见慢病非医疗干预指南》,推动运动处方医保支付试点,升级“运康助手”至2.0版本,将服务推广至15家以上社区机构,覆盖超2000名用户,让“1+5”模式在成都全域复制推广。
从三大球门诊的精准服务,到体卫融合体系的全域覆盖,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以创新实践诠释了“运动促进健康”的深层内涵。该院相关负责人称,将持续深化体卫融合创新,让科学运动成为守护市民健康的“主动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成都力量。(张静)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