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中老年组赛场下来的李建国抹了把汗,球衣后背的号码“10”被汗水浸透。作为“老友队”的队长,他带着
今年“回超”的一大亮点,是在青少年组、成人组基础上新增了中老年组,让40岁以上的“老球迷”圆了赛场梦。
而在龙泽园街道杯五人制赛场,12支社区队伍的较量同样火热。“我们社区队能进八强,全靠张大哥守门,王姐场下送水加油,大家心齐!”龙跃苑球员指着场边举着“加油”牌的居民们说,比赛让邻里从“点头之交”变成了“并肩战友”。
“我们想让足球成为不分年龄的纽带。你看那边,穿橘色球衣的小伙子是青少年组的,场边给他拍照的是他爸,正在中老年组热身呢——这就是‘回超’的‘父子兵’故事,二十年了,这样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回超二十年历程展以“百年回超 传承梦想”为主题,陈列历届奖杯、球衣和影像资料,“父子兵”“兄弟连”等社区足球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这是2005年第一届回超的奖杯,当时我们队就靠这只奖杯,让全社区都知道了。”在回超二十年历程展的展台前,一位老球员正在向周边居民讲述展柜里的故事。
玻璃柜中,MK体育平台泛黄的球衣、磨旧的足球、历届赛事影像资料静静陈列,从2004年的9支“野球队”到2025年的20支“正规军”,照片墙前,总有居民驻足观看。
如今,MK体育平台“回超”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参赛球队最多、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业余足球传统地区性联赛,成为了昌平区乃至北京市的足球名片。
隔壁的回天计划成果展上,聚焦城市更新,通过图文、视频和实物,全面展示两轮回天行动计划在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蝶变,让居民直观感受家园的成长。居民刘阿姨对着照片感慨:“你看这路修得多敞亮,以前绕远路得半小时,现在10分钟就到公园,这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展板上的老照片里,泥泞小路变成了如今的柏油大道,曾经的老旧小区换上了新颜,图文、视频和实物展品,把回天行动计划的成果变成了居民能触摸的“幸福”。
文体嘉年华区域更是成了欢乐海洋。套圈、射门游戏前排起长队,昌平礼物展位上的剪纸、葫芦烙画吸引孩子们围观。“带娃来玩,顺便看了成果展,才发现家门口的变化这么大。”居民陈女士举着刚和孩子一起画的足球彩绘,笑着说,“这比单纯看比赛有意思多了,像个大家庭聚会。”
“回超”的成功,离不开社区力量的深度参与。在赛事运行中,龙泽园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经济组织联合会积极发动会员单位参赛,并将联合会资源嵌入联赛,形成“公益搭台、市场助力”的良性模式——公益化管理保障赛事的普惠性,市场化运作则为赛事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既带动了社会组织成长,也让联赛更具生命力。
“请往这边走,看台座位还有空位!”志愿者马晓雨举着引导牌穿梭在人群中,蓝色马甲格外醒目。作为社区志愿者的一员,她和200多名志愿者一起,承担了赛事引导、物资分发等工作。志愿服务是赛事保障的重要支撑。龙泽园街道以“爱在龙泽 志愿有我”为引领,组建了“志愿者联盟”,志愿者们围绕赛事保障、日常文化服务等开展工作,累计服务超2000小时,成为赛场外最动人的风景线。
开幕式上的表演更是让全场沸腾。600人的演出阵容里,有社区腰鼓队的大妈们,有8所学校的孩子们跳着拉拉操,还有少林武校的少年们耍着枪棍。
“我们腰鼓队练了俩月,就为开幕式这3分钟!”腰鼓队领队说,“队员们都是街坊,排练时谁家孙子没人接,其他人轮流帮忙。”“演出完大家凑钱买了个大蛋糕,比拿奖还开心。”更令人动容的是主题曲《回超之光》的合唱——社区教师、快递员、学生们并肩站立,歌词“回超有我 心向远方”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我希望可以有很多画画比赛,因为我想拿奖杯。”“我们家都从事文化行业,希望昌平有更多面向小朋友的文艺活动。”“希望可以引进更多学校,有更多学位释放。”“每周我都来体育文化公园打球,再多些停车位就好了。”在“回天行动我关注”版块,居民纷纷写下对于更美好的回天生活的愿景与期待。据统计,赛事期间“回天行动我关注”版块累计收到200多条意见,涵盖环境治理、停车位优化等民生问题。
“‘回超’不只是踢球,更是听民意的好机会。居民在赛场为社区荣誉呐喊,也会更关心社区建设——这就是‘以赛聚民智’。”龙泽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合理建议经梳理研究后将纳入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推动体育赛事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8月开启的“无运动 不龙泽”2025年龙泽园街道首届体育节正是这一融合的生动实践。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居民的需求,龙泽园街道开办首届体育节,就是要用体育赛事把大家串联起来。”
目前体育节各项活动正火热进行中,从现场氛围足以看出广大居民对这一活动的热情,活动涵盖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象棋六大比赛项目,实际报名参与的队伍近百支,1200余名居民参与,已远超预期。除项目丰富外,本次体育节更秉持“开门办赛”的理念,打破了地域、年龄、国籍的边界。
如今在龙泽园街道,运动的号角在球场街巷持续回荡,呐喊助威声里藏着邻里间的默契,奖牌交接时映照着多元社群的笑脸。这场火热进行的体育节,早已超越赛事本身的意义——当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因共同的热爱走到一起,当社区的公共空间因运动的活力而愈发温暖,体育正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为构建更具活力与凝聚力的社区生态,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回超’的二十年是社区成长记,首届体育节则是治理新篇的序章。”龙泽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体育为媒,让“回超经验”与体育节实践相互赋能,让运动活力持续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动力,让“回天经验”结出更多幸福果实,以体育之美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