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8 至 19 日,一场以 “民俗体育” 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金谷德艺小学火热开展,全区体育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民俗体育魅力。
民俗体育,MK体育官方网站作为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记忆,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健身价值全面、趣味性强、观赏性高的特点,其“小场地、简器械” 的特性更能突破条件限制,让运动随时随地发生,适合校园内集体组织,深受学生喜爱。高新体育与山东省民俗体育协会携手,旨在以民俗体育为纽带,让青少年在运动中触摸传统、感知文化,提高自信心与团队意识,深化亲子互动,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此次培训聚焦汉鞠、跳房子、布球、跳皮筋、健身秧歌、健身鼓和打宝7个项目,通过系统讲解竞赛规则、竞技方法与教学策略,再到沉浸式实践演练,充分释放了民俗体育项目的综合健身价值、竞技对抗乐趣与文化传承内涵。
18日,山东省民俗体育协会会长徐亚清教授以《民俗体育项目在大小课间的应用》为切入点,为老师们打开了民俗体育融入校园体育的新思路,随后相关专家依次进行汉代蹴鞠、跳房子、布球的规则介绍并现场组织演练。19日,多位资深导师主讲健身秧歌、鼓及跳皮筋课程,现场教授成套动作。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既让培训干货满满,又带来了十足的体验感。而实践作为体育学科的鲜明特色,更让现场始终热闹非凡,充满活力:跳房子区域,老师们仿佛回到童年,在多样规则中尽情体验纯真快乐,畅享综合体能爆发带来的多巴胺;投掷沙包处,传统的“砸鸭子”玩法已升级为竞技活动,参与老师一边琢磨策略,一边全情投入,完美诠释了体能与智慧的结合;健身秧歌和健身鼓场地,不同的是风格柔中带刚或气势磅礴,动作却都是简单且极具感染力,老师们随着激昂音乐律动、沉浸其中……
本次培训亮点纷呈,不仅传递了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深度融合的创新理念,更以 “小场地大体育” 的实践探索,贴合学校体育的现实需求,为校园体育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成为推动民俗体育传承的有力举措。老师们在实操中学习新规则、参与活动设计,深切体会到民俗体育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据悉,未来这些充满趣味与活力的民俗体育项目将陆续走进校园,通过参训教师的传授普及,让更多孩子感受民俗体育的快乐,在体育锻炼中传承传统文化,实现 “强健体魄、涵养文化” 的双重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