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掀起一轮讨伐最后一攻的热潮。我也说说吧!中国男篮最后一攻错失绝杀球,很多人觉得做的不好的几点:该突破而不是选择中投、抱头、没去抢篮板和犯规!咱一点一点逐个分析。嫌麻烦不想细看分析过程的可以直接跳过去看第四大点我的观点结论,但建议反驳我,请看看过程分析,不然显得只想黑喷球员或者我。
抛开领先二十分浪费大好局面,指望最后一投绝杀的全体将士的问题,咱只谈最后一攻。
有人说突破成功率高、突破即便不进还有更大的概率博得犯规,这是篮球这项运动的常识,我不反对。但放在张镇麟最后一投就不合适。我的观点是张镇麟中投是最优最优选择。原因如下:
1、请看下图(视频截图,稍后我会在第一个回帖贴视频回放和gif),图二在10.7秒时大秋进入三秒区,图四张镇麟合球准备投篮时剩余7.2秒,此间大秋一直没出过三秒区。按照规则,如果不进攻,必然是个三秒违例。
2、又有人会有“最后时刻裁判很少会吹三秒、裁判很难吹的那么准、篮球场上很少见到三秒”的观点。
再者,近几年中国男篮基本都会吃到裁判的亏而很少获利:胡明轩被冤枉的违体犯规送对方四分,如果裁判没吹犯规或者吹对方犯规,完全是另一个局面;本回合赵继伟在图八中已经故意在犯规、图九中举手示意犯规,但裁判并没有给中国队需要的哨音;最近一次打日本,裁判哨偏的都没谱了!19年世界杯,球员都觉得裁判不仅没有给主场的中国队关照哨、反而很多哨偏向对方,所以才有方硕抱怨裁判、主席说“靠自己”的情况。
而赛场上很少见到三秒违例,注意“是很少而不是没有”,是因为三秒违例是明确的规则、而且主观上非常好控制,只要在三秒区停留两秒左右,球员基本都会出三秒区再进来。如若不信,大家可以观看任意内线球员在三秒区的习惯动作。
但我坚定的认为,所有球员在场上,没有人会主动放弃比赛主动投降。正如大秋所说,看到投篮不进整个人都是懵的。那个时候从领先二十分到绝杀中投失败,换谁都懵。我认为那完全是绝杀未果后、球员的应激反应,下意识的抱头。可以去搜搜看,很多球员、主教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下意识抱头,国家队前辈也有抱头的先例。
1、77号张镇麟:图四五六七是个连续的投篮动作,时间从7.2秒走到4.7秒,张镇麟还在投篮的连续动作中。打过篮球的都有经验,在关键投篮时,经常会发生明明球已经出手,但身体还在扭着发力,试图让球的轨迹按照自己的预期运行。从剩余3.4秒抱头而不去抢篮板才是问题。
2、10号赵睿:图三至图九,10号在接到球后把球传给张镇麟,作为高效转移球,做的完全正确。但此后既没参与进攻、也没去卡位抗篮板、也没去主动犯规。大约8.8秒传完球啥也没做,按理说他没参与后续进攻,对方五名球员全在三分线内,他比张镇麟更有条件也更应该去抢篮板、卡位或者犯规。他应该出现在左侧抢篮板(中间有大秋、右侧有继伟小胡)但是他站在三分线号胡明轩:看图一至图九,3号在把时间压在10秒出头,从11.2秒开始突破内线,是个常规、经典的打法,压时间没问题。也有点小问题是没有容错率。
但是图三9.3秒摔倒后,图五6.6秒完成起身动作(正常起身动作和时间需求),但是从9.3秒开始除了完成一个起身动作,其他动作啥也没干。甚至图五6.6秒已经脚踩三秒区,图六5.7秒又出三秒区了。
再说抢篮板,从结果论来看。图五他和对方17号对于抢篮板的位置基本差不多、图六17号移动到相对有利位置,但是17号和最终的篮板落点之间还有大秋,也就是说他并不比17号的位置差。但是图七17号已经起跳拿到篮板。从图五的6.6秒到图七的4.7秒被对方17号抢到篮板的近2秒时间内,他在比张镇麟篮板位置更近的情况下,没卡位、没起跳、没抢篮板、没犯规。也错失了17号刚刚抢到篮板的第一个最佳犯规时机。
4、4号赵继伟和21号胡金秋:在大家都懵的情况下,还在努力积极的拼抢篮板,虽然没抢过弹跳能力更强的大老黑,也做的没啥大问题,甚至赵继伟在图八3.4秒时张镇麟抱头、赵睿跑到屏幕外、胡明轩观望的时刻,还记得去犯规17号,图九还举手示意自己犯规了。不过恶心的、偏心的裁判并没有给中国队需要的哨音。
5、其他场下队员:加油呐喊有力、实际并没有发挥作用(此处加第五条只要指崔永熙,我确定他一定知道三秒违例的规则,只不过现在也没太注意大秋即将三秒违例的事儿)
1、张镇麟不中投而突破的话,大秋就三秒违例了。自图二10.7秒进三秒区、到图四7.2秒张镇麟合球,6.6秒出手,大秋一直在三秒区。
2、张镇麟抱头显然大失水准。但是是球员绝杀失败后懊恼的应激反应,同理国家队前辈、主教练都有抱头的先例。张镇麟抱头的错达不到现在被网暴、被恶意ID、被网暴母亲的程度。
3、张镇麟不抢篮板不犯规显然不合理。但3号和10号更有条件去抢篮板和犯规,而他俩都选择观望。都没有参与抢篮板、卡位、犯规。MK体育甚至10号一直在弧顶处三分线、大秋和赵继伟一直在努力,奈何实力和运气不够,既没抢到篮板,主动犯规也没得到该有的、需要的哨音。其他球员场下观看、本回合没参与进攻,但有些人并没有认真自己观看和分析,仅凭着主观印象在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近又掀起一轮讨伐最后一攻的热潮。我也说说吧!中国男篮最后一攻错失绝杀球,很多人觉得做的不好的几点:该突破而不是选择中投、抱头、没去抢篮板和犯规!咱一点一点逐个分析。嫌麻烦不想细看分析过程的可以直接跳过去看第四大点我的观点结论,但建议反驳我,请看看过程分析,不然显得只想黑喷球员或者我。
抛开领先二十分浪费大好局面,指望最后一投绝杀的全体将士的问题,咱只谈最后一攻。
有人说突破成功率高、突破即便不进还有更大的概率博得犯规,这是篮球这项运动的常识,我不反对。但放在张镇麟最后一投就不合适。我的观点是张镇麟中投是最优最优选择。原因如下:
1、请看下图(视频截图,稍后我会在第一个回帖贴视频回放和gif),图二在10.7秒时大秋进入三秒区,图四张镇麟合球准备投篮时剩余7.2秒,此间大秋一直没出过三秒区。按照规则,如果不进攻,必然是个三秒违例。
2、又有人会有“最后时刻裁判很少会吹三秒、裁判很难吹的那么准、篮球场上很少见到三秒”的观点。
再者,近几年中国男篮基本都会吃到裁判的亏而很少获利:胡明轩被冤枉的违体犯规送对方四分,如果裁判没吹犯规或者吹对方犯规,完全是另一个局面;本回合赵继伟在图八中已经故意在犯规、图九中举手示意犯规,但裁判并没有给中国队需要的哨音;最近一次打日本,裁判哨偏的都没谱了!19年世界杯,球员都觉得裁判不仅没有给主场的中国队关照哨、反而很多哨偏向对方,所以才有方硕抱怨裁判、主席说“靠自己”的情况。
而赛场上很少见到三秒违例,注意“是很少而不是没有”,是因为三秒违例是明确的规则、而且主观上非常好控制,只要在三秒区停留两秒左右,球员基本都会出三秒区再进来。如若不信,大家可以观看任意内线球员在三秒区的习惯动作。
但我坚定的认为,所有球员在场上,没有人会主动放弃比赛主动投降。正如大秋所说,看到投篮不进整个人都是懵的。那个时候从领先二十分到绝杀中投失败,换谁都懵。我认为那完全是绝杀未果后、球员的应激反应,下意识的抱头。可以去搜搜看,很多球员、主教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下意识抱头,国家队前辈也有抱头的先例。
1、77号张镇麟:图四五六七是个连续的投篮动作,时间从7.2秒走到4.7秒,张镇麟还在投篮的连续动作中。打过篮球的都有经验,在关键投篮时,经常会发生明明球已经出手,但身体还在扭着发力,试图让球的轨迹按照自己的预期运行。从剩余3.4秒抱头而不去抢篮板才是问题。
2、10号赵睿:图三至图九,10号在接到球后把球传给张镇麟,作为高效转移球,做的完全正确。但此后既没参与进攻、也没去卡位抗篮板、也没去主动犯规。大约8.8秒传完球啥也没做,按理说他没参与后续进攻,对方五名球员全在三分线内,他比张镇麟更有条件也更应该去抢篮板、卡位或者犯规。他应该出现在左侧抢篮板(中间有大秋、右侧有继伟小胡)但是他站在三分线号胡明轩:看图一至图九,3号在把时间压在10秒出头,从11.2秒开始突破内线,是个常规、经典的打法,压时间没问题。也有点小问题是没有容错率。
但是图三9.3秒摔倒后,图五6.6秒完成起身动作(正常起身动作和时间需求),但是从9.3秒开始除了完成一个起身动作,其他动作啥也没干。甚至图五6.6秒已经脚踩三秒区,图六5.7秒又出三秒区了。
再说抢篮板,从结果论来看。图五他和对方17号对于抢篮板的位置基本差不多、图六17号移动到相对有利位置,但是17号和最终的篮板落点之间还有大秋,也就是说他并不比17号的位置差。但是图七17号已经起跳拿到篮板。从图五的6.6秒到图七的4.7秒被对方17号抢到篮板的近2秒时间内,他在比张镇麟篮板位置更近的情况下,没卡位、没起跳、没抢篮板、没犯规。也错失了17号刚刚抢到篮板的第一个最佳犯规时机。
4、4号赵继伟和21号胡金秋:在大家都懵的情况下,还在努力积极的拼抢篮板,虽然没抢过弹跳能力更强的大老黑,也做的没啥大问题,甚至赵继伟在图八3.4秒时张镇麟抱头、赵睿跑到屏幕外、胡明轩观望的时刻,还记得去犯规17号,图九还举手示意自己犯规了。不过恶心的、偏心的裁判并没有给中国队需要的哨音。
5、其他场下队员:加油呐喊有力、实际并没有发挥作用(此处加第五条只要指崔永熙,我确定他一定知道三秒违例的规则,只不过现在也没太注意大秋即将三秒违例的事儿)
1、张镇麟不中投而突破的话,MK体育大秋就三秒违例了。自图二10.7秒进三秒区、到图四7.2秒张镇麟合球,6.6秒出手,大秋一直在三秒区。
2、张镇麟抱头显然大失水准。但是是球员绝杀失败后懊恼的应激反应,同理国家队前辈、主教练都有抱头的先例。张镇麟抱头的错达不到现在被网暴、被恶意ID、被网暴母亲的程度。
3、张镇麟不抢篮板不犯规显然不合理。但3号和10号更有条件去抢篮板和犯规,而他俩都选择观望。都没有参与抢篮板、卡位、犯规。甚至10号一直在弧顶处三分线、大秋和赵继伟一直在努力,奈何实力和运气不够,既没抢到篮板,主动犯规也没得到该有的、需要的哨音。其他球员场下观看、本回合没参与进攻,但有些人并没有认真自己观看和分析,仅凭着主观印象在发表自己的观点。
谁懂不懂的咱不说,可能没像我这么一帧一帧的分析,仅是凭印象表达应该投还是应该突的观点。
看他的投篮图,你真觉得他选择没问题?整个赛季就在那投进了一个,命中率低的吓人
看他的投篮图,你真觉得他选择没问题?整个赛季就在那投进了一个,命中率低的吓人
就像这场打菲律宾,一个三分线外站着,一个三秒区外站着,俩人啥也没干。但凡稍微干点应该干的事儿,你喷张镇麟我也心服口服啊。
就像这场打日本,你一个也没有接球的,说别人不接球,但凡你接了球,再喷继伟,我也心服口服啊!
上个回个大秋提上给小胡作掩护,可有人说大秋把霍金斯带上来对小胡形成夹击了,要么@Gladius之剑你俩辩一下,到底队友持球过半场时,队友要不要提上来啊?
谁懂不懂的咱不说,可能没像我这么一帧一帧的分析,仅是凭印象表达应该投还是应该突的观点。
谁懂不懂的咱不说,可能没像我这么一帧一帧的分析,仅是凭印象表达应该投还是应该突的观点。
再者,人家懂不懂不代表你,你要先反驳我那个关于“不投大秋就三秒”的观点,欢迎有理有据地反驳。
谁懂不懂的咱不说,可能没像我这么一帧一帧的分析,仅是凭印象表达应该投还是应该突的观点。
看他的投篮图,你真觉得他选择没问题?整个赛季就在那投进了一个,命中率低的吓人
看他的投篮图,你真觉得他选择没问题?整个赛季就在那投进了一个,命中率低的吓人
其实对于最后一投,我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张镇麟对剩余时间误判了。张镇麟的球商不高,他很多动作都是提前想好了再做出来的,很可能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他认为比赛时间马上要结束了,那么他在接到球时三分线外晃开对手中投就成为了最快也是唯一的选择。而这也是为什么他投完后没有选择去犯规,而是抱头愣在原地,他在投出这球之后就已经认为比赛结束了。当然他那场比赛的表现没得洗,他既然选择自己出手,那么对比赛的时间和局势判断失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应该受到批评。但我认为后来对他的大规模的网爆是不应该的,这只会导致未来更多的中国队球员不敢去投“最后一球”。
其实对于最后一投,我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张镇麟对剩余时间误判了。张镇麟的球商不高,他很多动作都是提前想好了再做出来的,很可能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他认为比赛时间马上要结束了,那么他在接到球时三分线外晃开对手中投就成为了最快也是唯一的选择。而这也是为什么他投完后没有选择去犯规,而是抱头愣在原地,他在投出这球之后就已经认为比赛结束了。当然他那场比赛的表现没得洗,他既然选择自己出手,那么对比赛的时间和局势判断失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应该受到批评。但我认为后来对他的大规模的网爆是不应该的,这只会导致未来更多的中国队球员不敢去投“最后一球”。
看看人家易力是怎么从三分线外一步突破到篮下扣篮的,人家那么瘦还敢飞起暴扣,你张镇麟一身腱子肉却投那么软一个中投?你就是砰的一下砸框而出都算你努力了,结果就那么软绵绵弹出来了?
那是实力和能力问题,你要说这球实力不足,那我认同,但不是态度方面的问题。
那是实力和能力问题,你要说这球实力不足,那我认同,但不是态度方面的问题。
可是文中表达过了,也列出了证据。那就是“赵睿在大秋快三秒时,甩锅过来,张镇麟不投就三秒违例了,所以他必须投篮才是正确的。欢迎反驳。
那是实力和能力问题,你要说这球实力不足,那我认同,但不是态度方面的问题。投篮命中率70%的人,这球也可能进也可能不进。可是文中表达过了,也列出了证据。那就是“赵睿在大秋快三秒时,甩锅过来,张镇麟不投就三秒违例了,所以他必须投篮才是正确的。欢迎反驳。虽然有可能他连最后时间都没看清仓促出手,但结果论来讲,就是必须投。
那是实力和能力问题,你要说这球实力不足,那我认同,但不是态度方面的问题。
其实机会出来了,投了也没毛病,关键是投完还有4秒多时间就在那原地抱头摆pose,你好歹比赛结束了才摆,别告诉我这是大赛经验不足啊。
欢迎基于篮球规则,有理有据有规则地反驳我,我特别希望有个人说服我,这球没有三秒违例,可以选择往里冲
欢迎基于篮球规则,有理有据有规则地反驳我,我特别希望有个人说服我,这球没有三秒违例,可以选择往里冲